记得小时候,农村刷标语,我家木板屋的墙上刷的是“以粮为纲”四个大字,而邻居家刷的是“打倒四人帮”,他家非常尴尬,又不敢搽掉。当然,现在,不会了。后来读主席语录,又知道解决一个粮食,一个钢铁,就什么都不怕了。最近,袁隆平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,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,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。
毛主席的第一份工作,是到一家米店当学徒,他父亲亲自送他去拜师,这个韶山冲的首富,给下一代选择谋生职业,非常精准,如坚持下去,日子肯定过得非常殷实。大概30年后,王永庆,这个后来台湾首富,创业的第一个项目,也是米业。做米业、做农业,历来前途很远大。
王永庆(上图),曾是台湾首富,亦是中国首富,生于1917年1月18日,逝于2008年10月15日,祖籍福建安溪,他生于台湾台北县,逝世于美国纽泽西州。作为“经营之神”,他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,就是他开米店,完成第一桶金的故事。
我想,在世,他是“经营之神”,在天,他肯定也封神了。他捐资兴学,2003年起,他在大陆贫困地区,捐建上万所明德小学,有300万学龄儿童,因此获得较优越的小学学习环境。我的老家天门乡,就获捐70万,建了一栋楼,楼前立牌明德小学,这应是该乡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捐款。今年,朋友圈发喜报,天门乡考取一个北大、五个一本,大丰收,都是在这个明德小学读书的,这应是对企业家王永庆的最好告慰。或只有他的捐款,发挥了长效作用,泽被后世。他的捐款没有被某些人喝酒喝掉,没有烂尾、豆腐渣,与他精明的预算管理有关,按设计图纸概算捐款,精细到一栋楼,每平米的造价。
明德小学的孩子长大了,到宝岛台湾,礼应去“朝圣”。沿着台北县新店溪,蜿蜒而上,经半个小时的路程就到王永庆的家乡——新店直潭。在直潭小学附近,有一座别致的建筑,名叫“感恩堂”,它就是王永庆后来兴建的王家族院。我第二次去台湾,很荣幸去拜谒了。
王家在台湾第一代祖先是王永庆的曾祖父,是因灾荒,他随寡母由福建安溪渡海逃难到台湾。王家来台后,重操旧业,仍以种茶为生,他祖上的安溪白茶,全国有名。茶叶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贸易商品,较种田划算得多,加上王家人丁兴旺,劳力强壮,生活也很快有了改善,逐渐成为直潭的小康人家。
王永庆祖上跟我们现在算是同行,种茶、制茶、贩茶。他15岁离家找的第一份职业,是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。不久,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。他创业第一个项目是米业,跟我们现在更接近。
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,也就是1932年,离家去嘉义的一家米店当学徒。台湾日占时期,实行的是五年基础教育,上完义务教育后,王永庆没有读书了。我分析主要原因不是因贫困读不起初中,我们不能用大陆的情况分析当时的台湾,或有其他原因,但不管啥原因,他走的这条路,却是他唯一可以成为未来首富的一条路。
台湾日占50年,其定位是日本的粮食基地,主要发展农业。二战时期,粮食贵如黄金,不会有卖粮难。王永庆第一次创业,能进入米业,开米店,就成功了一半,男,要入对行,这比读多少书都重要。听王永庆讲经营米业的故事成功,除了细则决定成败,还有就是数字科技,我认为是数字科技成就王永庆。
首先,是行业的选择。他经营米店的时期,正是抗日战争,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时期,战乱,米是最贵的,很多人靠米发国难财。
其次,是品质。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,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、沙粒、小石头等,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。王永庆想,我要是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,人们肯定会更加喜欢我卖的米。他这样做了,结果这一做法深受顾客欢迎。
再次,是大数据分析。在当时,其他的米店都不提供上门服务,王永庆卖的米多则是因为送米上门。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、一个月吃多少米、何时发薪等。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,就送米上门;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,再上门收取米款。他给顾客送米时,并非送到就算。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。如果米缸里还有米,他就将旧米倒出来,将米缸刷干净,然后将新米倒进去,将旧米放在上层。这样,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。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,铁了心专买他的米。就这样,他的生意越来越好。从这家小米店起步,王永庆最终成为后来台湾工业界的“龙头老大”。
成功的生意需要选择,选择后要用心经营,经营就是要分析,分析离不开记录、经验、数据、积累、预测、判断,这些定性、定量分析,连接起来的数字,逐年积累,发现规律,就是今天的数字科技。有一个广告,画面是有一只狗,在网上,台词是,在互联网世界,谁知道你是一只狗。另一个广告,画面是,有一只狗在上网,台词是,在数字科技面前,谁不知道你是一只狗。一天到晚买狗粮,与狗同群。数字科技面前,其实没有秘密。
如果,没有优先使用数字科技,王永庆就不会比别人更成功,他的经营,就没有优势,也就不会完成第一桶金,也就没有后来的台塑集团。数字科技成就王永庆。数字科技在20世纪30年代,已经有了很好的运用。数字科技看起来很神秘,其实很简单,就是数据的积累,从中发现规律。所以,原生态的数字科技,成就了王永庆,给了我们很多启迪。发展隆平数科,冥冥之中,自有天数。
专栏作者介绍
刘锡平,现任湖南隆平高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,长沙隆平农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,湖南长株潭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;历任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,永州分行行长,长沙芙蓉支行行长,长沙铁银支行行长,湖南省分行资产管理部兼投资银行部总经理,湖南大学兼职教授、高级经济师。在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。曾与湖南电视台联合主办《股票知识讲座》,主办湖南第一份《证券投资指南》期刊杂志,著有《投资控制论》《产业金融与区域金融》《信贷营销管理思想库丛书》等专著数十本。创造性打造公交金融IC卡、律师卡、注会卡、旅游卡等产品,曾获中国银联创新特别奖。